关于批判反思型教师的思考
[导读] 式成为一名教师,但他仍然需要持续学习、持续成长。因为,教师与学生一样,也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虽然在身心上一般都比学生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已经成为完全成熟的个体,不需要再发展了;教师虽然在生理上已经或趋于成熟,但是在心智上任何教师都有无限发展的空间。批判反思为教师提供了发掘自身蕴涵潜能的机会,是教师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1.回避批判反思,导致教师发展受阻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按部就班地教学和思考要比批判反思舒服得多,在这个过程中不易出现什么问题或潜藏的问题不易暴露。这反映了教师不愿意出现新问题或者害怕不能解决问题的一种心态。回避批判反思就是回避问题、回避改变,在教育变革的面前消极被动,囿于此,教师的发展必然受阻。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认为,如果不进行批判反思将会带来不良后果。他说:“没有批判反思的生活和教学就是把自己看作命运的牺牲品,就是甘受伤害的折磨,就是生活中没有诺言或没有发展,就是不能说为什么我们所做的事情是重要的,就是你认为你的教学中的行为,与别的任何人或任何事情没有多大的差异。”[1](P324)总之,没有批判反思就意味着仍然生活在过去的牢笼中,也许自得其乐、舒服安逸,但却消磨了激情,越来越失去了进取心和幻想;就意味着满足于按部就班的教育方式提供的安全感,却丧失了塑造新生活的能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中人们关注的焦点,其基本含义是教师需要持续成长,以适应教育变革的需要。批判反思是教师持续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成为批判反思型教师需要若干条件:渴望发展的动机、谦虚与客观的态度、质疑的精神和自我监控能力,并通过开展对话和行动研究来实现。
批判反思是教师持续成长的重要途径。所谓批判反思型教师,就是指教师必须不断地对各种教育的观念、言论资料、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分析其背后蕴涵的深层次背景知识,并进行优劣的比较选择或提出改进意见。尤其是指教师要对旧有模式进行批判审查,敢于质疑、澄清、否定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假定,打破旧有的思考和行动的框架,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不良教育行为,并在以后的实践中加以运用,最终形成新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实践。
一、批判反思与教师的持续成长
一名教师即使受过职前师资培训,获得了教师资格证书,并正式成为一名教师,但他仍然需要持续学习、持续成长。因为,教师与学生一样,也是发展中的个体。教师虽然在身心上一般都比学生成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已经成为完全成熟的个体,不需要再发展了;教师虽然在生理上已经或趋于成熟,但是在心智上任何教师都有无限发展的空间。批判反思为教师提供了发掘自身蕴涵潜能的机会,是教师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
1.回避批判反思,导致教师发展受阻
对大多数教师来说,按部就班地教学和思考要比批判反思舒服得多,在这个过程中不易出现什么问题或潜藏的问题不易暴露。这反映了教师不愿意出现新问题或者害怕不能解决问题的一种心态。回避批判反思就是回避问题、回避改变,在教育变革的面前消极被动,囿于此,教师的发展必然受阻。斯蒂芬.D.布鲁克菲尔德认为,如果不进行批判反思将会带来不良后果。他说:“没有批判反思的生活和教学就是把自己看作命运的牺牲品,就是甘受伤害的折磨,就是生活中没有诺言或没有发展,就是不能说为什么我们所做的事情是重要的,就是你认为你的教学中的行为,与别的任何人或任何事情没有多大的差异。”[1](P324)总之,没有批判反思就意味着仍然生活在过去的牢笼中,也许自得其乐、舒服安逸,但却消磨了激情,越来越失去了进取心和幻想;就意味着满足于按部就班的教育方式提供的安全感,却丧失了塑造新生活的能力,在困难和问题面前轻易放弃努力;就意味着一种认知的麻木状态,教育教学成为实现别人思想的一种行为,教师感受不到自己的成长,也无法想像自己可以做得更好。
2.批判反思是教师持续成长的内在要求
首先,批判反思使教师成为不断被塑造的人。一个不断被塑造的人从来也不会认为学习和变化的可能性会完全不存在。“当我们认真进行批判反思的时候,我们还会对职业发展开始产生不同的想法,反思过程的本质体现在我们总是处在发展的过程之中。我们从不敢奢求把自己看作完全完成的批判性结果(products),这种结果意味着我们达到了反思发展过程的顶峰。我们把自己的观念和实践看作是需要被不断审查的对象……当我们把教学作为一个批判反思过程来理解时,良好教学的同义词就是不断批判地研究我们的推理过程和教学行动”[1](P52-53)。批判反思意识一旦形成,就带有解放的特点,带着这种意识,教师开始寻找塑造自身的各种力量,思考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诱发了教师跃跃欲试的心理,促使其从新的角度理解自我,不断地对关于自我和世界的形象重新定义。作为一个不断被塑造的人,教师在批判反思中实现了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沟通。
其次,批判反思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既是学习者又是研究者。就受教育者即学习者的角度而言,教师需要不断学习;就研究者的角度而言,教师应突破受教育者和学习者的角色,自发地去学习与研究。教师成为持续学习与自发的研究者,是持续成长的前提。
再次,批判反思使教师超越自己的思维能力,是创造能力在教育实践中的体现。批判反思型教师不愿墨守成规,不再仅仅依赖过去教学中用过的好的方法和活动,不把原理看作是静止和永恒不变的,这促使他产生了创造的激情,推动着教师尝试运用更合适的教育理念来反思现实中的教育问题、教育弊端,在批判中开拓教育的新思路,创造教育的新经验,形成教育的新模式,在教育中前进,在创造中发展。
二、成为批判反思型教师的必备条件
1.渴望持续发展的动机是批判反思的动力从事物发展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的辩证关系看,内因始终是重要而根本的原因。因此,教师要主动地审视与批判原有的理念和行为,一方面需要外在的支持与帮助,另一方面更需要教师自身渴望进步与持续发展的愿望。这种愿望就是动机,是教师行为的内在动力。有了渴望发展的动机,在认识层面上,教师才能充分意识到批判反思对自己的专业成长、自身主体性和创造性的提升的重要价值;在实践层面上,教师才能运用批判反思策略持续进行反思实践。有了渴望发展的动机,教师也才能自觉养成批判反思的习惯,使批判反思成为教师自身的生活和存在方式。
2.谦虚与客观的态度是批判反思的前提
批判反思意味着承认自己知识和观点的局限性,要求教师必须谦虚。谦虚是指一个人愿意承认自己的知识是有限的和不完整的,且行为举止也与这种态度相符。承认自己的不足是寻找真理的第一步,谦虚使教师懂得学习是一个不确定的、不容易的探寻过程,使教师把自己当作是一个不断被塑造的人。“虚心”的心是开放的,充满着问题,渴望着学习。因而谦虚要避免保守和自我封闭,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反复斟酌有价值的观点,使这些观点能经受住怀疑争辩以及反驳等一系列的过程。
上一篇:师爱启动心灵
分类导航
- · 优秀教师的15个特征
- · 让爱与美同在
- · 教师要学会经营自己
- · 教师的人生是一部爱的经典
- · 喊出老师的名字之后
- · 需要“施肥”的后进生
- · 善待、宽容——教育的一种美丽
- · 师德建设中有哪些问题,有何对策
- · 关于批判反思型教师的思考
- · 因为贴近所以有效
- · 《吕氏春秋》中的为师之道
- · 师魅说
- · 师爱启动心灵
- · 春泥护红花情系“三困生”
- · 2016年安溪县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工作要点
- · 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师德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