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概念研究的新视野
[导读] 》中有“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的记载。当时把射御、角力、手搏、击刺等,泛称为“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武术所涵盖的内容不同,类似今天武术的内容有拳勇、技击、武艺、角抵、相扑、角力、手搏、击剑、刺枪、打拳、使棒、把势等。“武术”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所编《文选》中,文中有诗句“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南朝宋·朱颜年《皇太子释奠会》),其意指停止武战,发扬文治。在此的“武术”泛指军事武力,与今天的武术概念所涵盖的内容大相径庭。“武术”一词作为自卫强身之术的专门用语,在清末民初时才开始广泛应用。当时成立的各类与武术有关的社团,如精武体育会、中华武术会、中华武士会、武术传习所等都使用“武术”这一称谓。1914年著名教育家徐一冰上书教育部“拟请于学校体操科内兼授中国旧有武术”,也采用了“武术”的称谓。20世纪前期,面对西方文化及其体育的强烈冲击,曾一度出现提倡“国粹”的思潮,20年代中后期,在强调民族精神教育的思想影响下,以武术为基础的尚武思潮再度高扬,很多人提出将武术改称“国术”。随着1927年张之江等一批党政要人联名发起成立国术研究馆(1928年正式易名为中央国术馆),“国术”一词被广泛采用。被誉为“国术”的武术,成为与“国画”、“国货”、“国乐”、“国药”、“国
概念是反映事物特有属性的思维方式,是认识事物的起点。要了解和认识武术,首先应从其概念入手。虽然历史上不同时期对武术的称谓不尽相同,但是,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一直以技击为主线在华夏这片土地上延续和发展。自近代以来,“武术”一词被广泛接受,沿用至今。不同的历史阶段人们对武术也进行了不同的概念表述,但是,受历史条件、武术的发展状况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局限,对武术的概念表述总是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本文将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总纲,对武术概念进行历史、发展、全面地分析,力图对武术形成一个较为全面、清晰和准确的认识。
1 历代与武术相关的称谓
武术源于古代的狩猎和战争。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人类自觉或不自觉地掌握了一些攻防技能,在对这些攻防技能总结和提炼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武术的雏形。《兵迹》中说:“民物相攫而有武矣”。《礼记》中有“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的记载。当时把射御、角力、手搏、击刺等,泛称为“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武术所涵盖的内容不同,类似今天武术的内容有拳勇、技击、武艺、角抵、相扑、角力、手搏、击剑、刺枪、打拳、使棒、把势等。“武术”一词最早出现在南朝梁武帝长子萧统所编《文选》中,文中有诗句“偃闭武术,阐扬文令”(南朝宋·朱颜年《皇太子释奠会》),其意指停止武战,发扬文治。在此的“武术”泛指军事武力,与今天的武术概念所涵盖的内容大相径庭。“武术”一词作为自卫强身之术的专门用语,在清末民初时才开始广泛应用。当时成立的各类与武术有关的社团,如精武体育会、中华武术会、中华武士会、武术传习所等都使用“武术”这一称谓。1914年著名教育家徐一冰上书教育部“拟请于学校体操科内兼授中国旧有武术”,也采用了“武术”的称谓。
20世纪前期,面对西方文化及其体育的强烈冲击,曾一度出现提倡“国粹”的思潮,20年代中后期,在强调民族精神教育的思想影响下,以武术为基础的尚武思潮再度高扬,很多人提出将武术改称“国术”。随着1927年张之江等一批党政要人联名发起成立国术研究馆(1928年正式易名为中央国术馆),“国术”一词被广泛采用。被誉为“国术”的武术,成为与“国画”、“国货”、“国乐”、“国药”、“国医”等同等地位的内容。
新中国成立以后,“武术”一词又被广泛应用。1952年,刚成立的国家体委,设置了专门机构———民族体育形式研究会,对武术实行领导,这标志着武术被正式列入体育范畴,成为社会主义体育事业的一部分。至此,“武术”的称谓得到明确,一直沿用至今。
需要说明的是,仅从“武术”一词的字面含义而言虽然没有包含“中国”的成分,但是,在长期实践中人们已经达成共识,武术专指中华民族的与技击相关的运动。为区别起见,以“武技”一词泛指世界各国的技击术,武术只是众多武技中的一种。
上一篇:早春运动别忙加量
- · 羽毛球两侧移动步法
- · 运动益身心 踢球比慢跑有效
- · 几个关于手腕动作的名词解释
- · 羽毛球之腿部素质训练的重要
- · 篮球场地
- · 射击知多少
- · 竞赛规则的部分补充说明
- · 场上位置介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