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爱上学习范文写作工作总结德育工作总结德育教育—德育中的伦理两难及处理 -- 正文

德育教育—德育中的伦理两难及处理

[04-24 20:33:52]   来源:http://www.i3xuexi.com  德育工作总结   阅读:90

[导读] 难度。下面是日常教育中很可能发生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某班的教室门被学生踢坏,尽管该班主任确信班里有学生知道这是谁干的,但仍末找出踢门者,于是教师决定把全班学生留在教室里,直到有学生告诉他是谁踢破了门为止。 案例二,某教师为了规范全班学生的行为习惯,根据学生因违纪而扣分的多少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等级,让C等级的学生每天放学后打扫教室,直到C等级的学生变成A等级为止。 案例三,某班一学生放在铅笔盒中的50元钱被人偷走了,班主任在确定真的有人偷了钱后,就去搜他觉得可疑的学生的口袋。 以上的几个案例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面对的伦理两难中较典型的。在第一个案例中,教师要找到破坏公物的学生,然后教育他,而不是惩罚他,更不能惩罚那些与此事无关的无辜者。如果有学生问:“为我没做过的事而受到惩罚,这在道德上允许吗?”那么我们教师将无言以对。案例二中,教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无可非议,但让个别学生因此而每天打扫教室,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如果有学生说:“教室是全班同学学习的场所,就让我们几个人来扫,对此我表示不服。”我们教师也将无话可说。案例三中,教师为找遗失的钱而搜学生的身,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如果有学生问:“老师,你有权搜身吗?”那么我们将无地自容。又假设

德育教育—德育中的伦理两难及处理,http://www.i3xuexi.com
德育教育—德育中的伦理两难及处理     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因自控能力差,道德判断能力低而出现故意违反纪律、不讲礼貌、撒谎、小偷小摸等行为,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如何在教育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如何采取学生适应接受和乐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探索的问题。 一.德育中的伦理两难问题     德育是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引导,是排挤掉学生思想中错误的杂草,扶正学生的行为,是让学生感知自己生命的跃进,从而产生更大的前进动力。在德育过程中,常会涉及到一些伦理问题,涉及到一些教师应该做,但做了对某些学生有伤害的两难问题。遇到伦理两难问题时,有些教师往往根据自己的直觉和经验,感情用事,损害了另一些学生的利益,降低了教师自 己的形象,也使德育的开展增加了难度。下面是日常教育中很可能发生的几个案例。     案例一,某班的教室门被学生踢坏,尽管该班主任确信班里有学生知道这是谁干的,但仍末找出踢门者,于是教师决定把全班学生留在教室里,直到有学生告诉他是谁踢破了门为止。     案例二,某教师为了规范全班学生的行为习惯,根据学生因违纪而扣分的多少将学生分成A、B、C三个等级,让C等级的学生每天放学后打扫教室,直到C等级的学生变成A等级为止。     案例三,某班一学生放在铅笔盒中的50元钱被人偷走了,班主任在确定真的有人偷了钱后,就去搜他觉得可疑的学生的口袋。     以上的几个案例是教师在教育学生时面对的伦理两难中较典型的。在第一个案例中,教师要找到破坏公物的学生,然后教育他,而不是惩罚他,更不能惩罚那些与此事无关的无辜者。如果有学生问:“为我没做过的事而受到惩罚,这在道德上允许吗?”那么我们教师将无言以对。案例二中,教师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无可非议,但让个别学生因此而每天打扫教室,这对学生来说是不公平的。如果有学生说:“教室是全班同学学习的场所,就让我们几个人来扫,对此我表示不服。”我们教师也将无话可说。案例三中,教师为找遗失的钱而搜学生的身,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如果有学生问:“老师,你有权搜身吗?”那么我们将无地自容。又假设三个案例中的结果都舅教师所预料的,找出了踢破门的学生,被偷的钱回到了失主的手中,扣分多的C级学生变成了不再扣分的A级学生,那么我们的德育工作是否做到家了呢?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土地。”我们的有些行为也许在残踏着这块土地。那么我 们到底应该怎样去处理这些事件呢?怎样才能既教育了学生又不陷入道德的两难境地呢?     我们确实应该仔细地考虑我们的选择,应该仔细地考虑其中的道德因素。 二.德育中伦理两难问题的处理原则   1.利益最大化原。该原则主张我们要寻求使利益最大化的行为方式,去做尽可能使每个人都受益的事,为大多数人带来最多的好处。作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一定要考虑到全体学生,不要因为个别人而侵犯了大部分人的利益。 2.平等尊重原则。该原则要求我们的行为要尊重道德主体(他人)的平等价值,必须把他人视为有其内在价值的主体去尊重他们,不要按我们个人的价值观去贬低他们,或改造他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应把学生的理性和自由人格放在首位,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是有理性的,会思考的,而且有着自己的人格尊严,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我们应该像我们希望学生尊重我们一样去尊重每一个学生。教师能做的只是给学生提几条建议、给几个忠告、树几个榜样,而不是强迫学生这样做或那样做。 三.德育中伦理两难问题的处理方法 1.不自觉渗透    对学生的德育固然离不开灌输,离不开政治思想的教育,离不开请学生到办公室面谈,但这绝非德育的全部。对犯了错误的学生我们的说教一定要考虑到伦理问题,不能顾此失彼。像“你是最难教的”、 “从来没有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你不是人”等话及歧视的眼神,都是教师不应该有的。学生喜欢的是春风化雨般的德育渗透。我们应该在广泛的师生相处空间去寻找时机和话题,在学生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施教时,敞开自己的心扉,激发起积极的回应。比如,在上下学的途中,文体娱乐之际,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随机渗透一些德育内容,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曾遇到过一个逃学打乒乓球的学生,多次说教无效。有一次碰巧看见他在打乒乓球,于是我就过去跟他切磋起球艺。我发的上旋、下旋、左旋、右旋球,使他摸不着头脑。于是我就跟他谈起乒乓球上的摩擦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跟他谈知识就是力量。那次以后,该学生再也没有逃课打乒乓球,对学习也提高了兴趣。这种不自觉的渗透施教,会让师生都感到轻松愉快,施教的内容就像微风拂过琴弦一样在学生的心中荡漾出阵阵涟漪。泰戈尔说过:“不是槌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才使鹅卵石臻于完美。”如果说学生是石头,那么老师就要做让石头臻于完美的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把粗糙的石头打磨成美丽的鹅卵石。 2.有目的辩论     德育绝非一个平坦的、一帆风顺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必定有各种各样的思想观点出现,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压制,也不能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否则都会陷入两难境地。我们不仅应该允许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而且应该欣赏他们的观点,主动地组织学生进行辩论。话不说不清,理不辩不明,通过辩论明是非,引导认识的深化,使学生接受正确的观点。我教过一个班,出现考试作弊现象,且愈演愈烈。我通过了解,发现考试作弊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同时也发现有不少学生竟然认为考试作弊有不少好处。我就此组织学生辩论,我作为正方提出“考试作弊有百害而无一利”的观点,以那些曾经考试作弊者和准备作弊者为反方提出“考试作弊利多弊少”的观点,经过激烈的唇枪舌战,大家统一了认识:学校组织的考试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的,不能作弊;独立作业时,如果对某知识点模糊,可以翻看课文,但不得抄袭他人答案。鼓不敲不响,从此以后,考试抄袭答案的问题没有了,真可谓是吹尽黄沙始见金。 3.无判断介入     所谓“无判断介入”就是在处理学生问题时,不急于对事实作出主观判断,而是以心理咨询的态度,设身处地地站在学生的立场,理解学生的内心感受,运用目光注视,面部表情等身体语言把自己对学生的理解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对自身行为作进一步的思考,从而使错误的观点得到修正。我教过一个班,有次自修课,学生自发去打篮球,被政教处没收了篮球,当时很多学生都认为学校不近情理,抱怨说:“就要举行篮球赛了,还不让练球。”事后我假装不知,故意找时间让学生练球,学生紧张地告诉我球被没收了。我惊讶地望着他们说:“没了球怎么拿冠军?”我又以疑惑的眼光看着班长,班长说出了自修课打篮球的经过。我以同情的目光望着他们说:“我们班的冠军梦可就破灭了。”几个学生叽叽喳喳地相互指责。看着他们后悔的表情,我才说:“以后可要注意啦,老师试试看能不能把篮球要回来。”那次以后,学生再也没有上课打篮球的事发生,几天后的篮球赛还得了冠军。采用“无判断介入”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表现出对学生的积极关注,相信他们具有进步、向上的良好愿望,感受他们的情绪,接纳学生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并让学生知道老师是理解他们的。老师把学生看作是需要帮助的对象,学生就会把老师看作是可以依赖的长者,就能无抵抗地接受老师对问题的分析、解释,对老师的教育能以正确的态度接纳,达到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效果。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学生的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每位教师都要做个有心人,善于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有选择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相机点化,那么一定能开启学生的心扉,从而塑造出一个个品德高尚,操守美好的现代化建设者。
标签:德育工作总结学校德育工作总结大全,小学德育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 德育工作总结

上一篇:幼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