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真正吃透英文原版书?
[导读] 孩子的思考角度,更无法预判中国孩子的理解难点在哪里。还有某些外教,其教学过程是这样的:肩并肩,和孩子坐在一起,拿出一本故事书,书的封面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还有几条巨大的青虫。书名是《我被绑架到太空的暑假(ISPENT MY SUMMER VACATION KIDNAPPED INTO SPACE)》外教指着封面,问道:What do you think you'll find out if you read thisbook? You may use clues like the title or thepicture on thecover。(阅读这本书,你认为会读到什么?你可以利用一些提示,比如利用封面标题或图画,回答我的问题。)孩子回答:A green worm. A boy and a girl。(绿虫子。男孩和女孩。)外教接着问:Do you think you would read this book to learn how to dosomething or to have fun?(你觉得,读这本书是为了学东西,还是为了好玩?)孩子回答说:To have fun。(为了好玩。)外教说:Great! (真棒!)然后,外教给孩子读了 2 页故事,问孩子:Wha
一、串读文章加上作品分析,不能从根本上帮助孩子读懂原版书
我的朋友,曾经给孩子请过两学期的外籍家教,“一对一”讲解英文原版书。孩子虽然跟着外教,读过几本原版书,但是英语理解力,并没有明显飞跃。朋友对我说:“原以为学了两学期,孩子能独立看懂原版书,哪想到孩子真读起书来,还是有很多地方看不明白。”
我知道,不少聘请外籍家教的爸妈,也有类似苦恼,我简单分析一下原因。
某些外教,在给孩子讲原版书之前,先把故事梗概告诉孩子,提前让孩子知道故事大意,然后再给孩子读一遍书。每隔几句话,外教会对某些词语,加以解释。就我了解的情况,当外教给孩子“串读”完一本书之后,书里有很多“语言盲区”,孩子并没有懂,外教也无法讲透。毕竟,作为外籍人士,就算悟性再高,也无法洞悉中国孩子的思考角度,更无法预判中国孩子的理解难点在哪里。
还有某些外教,其教学过程是这样的:肩并肩,和孩子坐在一起,拿出一本故事书,书的封面是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还有几条巨大的青虫。书名是《我被绑架到太空的暑假(ISPENT MY SUMMER VACATION KIDNAPPED INTO SPACE)》
外教指着封面,问道:What do you think you'll find out if you read thisbook? You may use clues like the title or thepicture on thecover。(阅读这本书,你认为会读到什么?你可以利用一些提示,比如利用封面标题或图画,回答我的问题。)
孩子回答:A green worm. A boy and a girl。(绿虫子。男孩和女孩。)
外教接着问:Do you think you would read this book to learn how to dosomething or to have fun?(你觉得,读这本书是为了学东西,还是为了好玩?)
孩子回答说:To have fun。(为了好玩。)外教说:Great! (真棒!)
然后,外教给孩子读了 2 页故事,问孩子:What time of year is it?(故事发生在一年的什么时候?)孩子回答说:Summer. (夏天。)
接下来,外教又陆陆续续,围绕着段落大意(Paragraph mainidea)、背景(Setting)、出场人物(Characters)、故事情节(Plot)等环节,向孩子提问,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
细心家长会发现,外教对孩子的提问,也属于国内语文老师的强项。语文课上耳熟能详的分析术语,比如段落大意(Paragraphmainidea)、人物(Characters)、时间地点(Setting)等等,就是从西方借鉴的。中国孩子学英语,最迫切要学的,是突破语言理解障碍,而不是作品分析。作品分析的任务,还是交给语文老师吧。
二、“浮躁型”教学方式,无法解开孩子的“英语蒙眼布”
上面提到的“串读文章”加上“作品分析”,均属于“浮躁型”教学方式。“浮躁型”教学方式,从小学一直延伸到大学。“浮躁型”教学方式,有以下特征:①串讲文章梗概,分析文章的起承转合。② 讲解文章重点单词,并给出例句。③ 讲解文章里的语法和句型。④学生阅读之后,不求甚解,只顾着完成后面的打勾题。“浮躁型”教学方式,就是大部分孩子英语“不上不下”的总根源(参见博文)。
“浮躁型”教学,可以大量运用在母语学习中。比如,我看到美国小学每周安排大量阅读课,老师要求学生每天写读书心得,上课带着学生讨论书里的故事,课堂气氛活跃。但别忘了,那是在美国!那是母语阅读课!美国孩子不存在文字理解障碍,老师才把精力集中在故事情节上。
“浮躁型”教学,不适用于外语学习。中国孩子读英语原版书,就好像戴着一块“蒙眼布”。“浮躁型”教学,最多只能帮助孩子“雾里看花”,却无法真正解开孩子的“蒙眼布”。孩子不解开“蒙眼布”,15岁以后,就会面临这样的尴尬:“我能读懂的,别人也能读懂。别人读不懂的,我也读不懂。”(北大附中初二男生的原话)
“浮躁型”英语学习进路,就像一根燃烧的火柴,不管余烬多么美妙,注定逃脱不了熄灭的命运。孩子如果想获得和美国孩子一样的阅读理解力,我首先要求孩子们,读英语书,切不可浮躁,不可自以为是,更不可囫囵吞枣。 www.i3xuexi.comwww.i3xuexi.com副标题#e#
三、教孩子真正看懂英文原版书,我必须用“米开朗基罗”方法
去年,在香港教育学院(HKIEd)的英语教学研讨会,对于英文原版书教学,与会者形成共识:中国孩子的聪明刻苦,位于亚洲前列,只要老师帮助孩子透彻理解几本形成难度梯度的英文原版书,帮助孩子真正领会一字一词一句,孩子就能自主阅读英文原版书(independentreading)。困难恰恰在于,如何落实上述理想?孩子从小阅读英语绘本和英语简易读物,初步积累了英语知识。然而,随着孩子心智发育,阅读的原版文学作品越来越深,孩子必然遭遇越来越多的理解障碍,以及“有看没有懂”的挫折。如何给孩子自信?如何帮助孩子像看透母语一样,看透英语背后的意思?孩子如何平衡发展中文阅读能力和英文阅读能力?在全球竞争时代,解决上述课题,是中国英语教师的贡献所在。
故此,常有老师问,“英文原版书,处处潜伏着语言难点,怎么让英语背后的意思,如同母语一般,清晰浮现在孩子脑海?”
每当这时,我都回答说:语言好比一个外壳,阅读之过程,乃透过文字外壳,吸收外壳包裹下的思想。教师对孩子的贡献,就是把外壳深处的精彩,清晰地、完美无损地,浮现在孩子的脑海。要达到这样的教学水准,必须使用“米开朗基罗方法(MichelangeloApproach)”。
米开朗基罗,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他用一块大理石,雕刻出著名的大卫像。大卫像体格雄美,神态饱满。杰作诞生之初,当地一位艺术赞助人,不由惊叹道:“你怎么知道要这样雕刻大卫?”米开朗基罗回答:“大卫一直都在大理石里,我只是用刻刀,让大卫从石头里浮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