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设计 ——《涉外礼仪》
[导读] 问团。每年,学校都要组织部分学生对外交流。2005年起学校开设了境外班,有了外籍教师,在校园内外学生与外宾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因而学生的道德与品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而涉外礼仪教育则是其中关键的一步。学校选择以“涉外礼仪”教育为拓展型的课程就是根据学校的特点而开设的。我们的礼仪规范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还要走入社会,更要与国际接轨。 该课程重在通过各种学生喜爱的形式,使涉外礼仪教育成为学生一种自觉的行为,为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打下实实在在的基础。二、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国际礼仪,懂得如何与外国友人交往以及交往时应注意的事宜。过程和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实际的体验,让学生感受涉外礼仪修养的重要性,把良好的涉外礼仪规范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并在与外国友人的接触中逐渐体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涉外礼仪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体现当代少年儿童讲礼貌、懂礼仪,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三、课程安排:科目:涉外礼仪单元内容(一):了解国外基本礼仪课题:交际礼仪、饮食礼仪、节日礼仪……单元目标: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初步了解国外的一些礼仪习俗。如:见面时的问候方式,餐具的摆放等。单元内容(二):学会与外国人交往课题:初次见面、共同用餐、交换礼物……单元目标:通过情景模拟让
一、开发背景:
礼仪是一个人乃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做人的基本要求,也是一个人生存、交往的基础。在国际社会中,礼仪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人道德修养的表现,更是一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须具备的一种素养和能力。余秋雨教授曾说过:“实实在在地谈礼仪,这件事我们已经做得太晚了。”而在上海走向世界,更加开放的今天,谈礼仪更富有鲜明的时代内涵。当代青少年的文明素质,是教育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对小学生进行礼仪教育,不仅是让小学生了解礼仪知识,养成礼仪行为,更是培育其文明素养的一个载体。
汇师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有着良好的文化底蕴。建校一百二十多年来培养了大批的栋梁之才,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学校是上海市行为规范示范校和区文明学校。进入新世纪,学校与国际交流日渐频繁,经常代表市、区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访问团。每年,学校都要组织部分学生对外交流。2005年起学校开设了境外班,有了外籍教师,在校园内外学生与外宾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多,因而学生的道德与品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而涉外礼仪教育则是其中关键的一步。学校选择以“涉外礼仪”教育为拓展型的课程就是根据学校的特点而开设的。我们的礼仪规范不仅仅局限在校园内,还要走入社会,更要与国际接轨。
该课程重在通过各种学生喜爱的形式,使涉外礼仪教育成为学生一种自觉的行为,为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打下实实在在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国际礼仪,懂得如何与外国友人交往以及交往时应注意的事宜。
过程和方法: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和实际的体验,让学生感受涉外礼仪修养的重要性,把良好的涉外礼仪规范转化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并在与外国友人的接触中逐渐体现。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涉外礼仪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体现当代少年儿童讲礼貌、懂礼仪,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课程安排:
科目:涉外礼仪
单元内容(一):了解国外基本礼仪
课题:交际礼仪、饮食礼仪、节日礼仪……
单元目标: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初步了解国外的一些礼仪习俗。如:见面时的问候方式,餐具的摆放等。
单元内容(二):学会与外国人交往
课题:初次见面、共同用餐、交换礼物……
单元目标: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真实感受与外国人交往时应注意的相关事宜。如:赠礼时,需要注意的外方禁忌等。
课程安排说明:
《涉外礼仪》课程主要采用了 “观察讨论、小品排演、实景体验、感悟交流、现场采访”等方法, 让学生从交往的每一个细节做起,逐渐养成得体大方的举止和文明礼貌的谈吐。
每个单元的活动设计,在方法上都有所侧重,因此在每堂课的活动设计上可以有一些来自于学生自己的创新和设想,以避免课堂单一的活动方式,而减退学生参与的兴趣。
如第一单元,我们通过多种渠道让学生初步了解国外的一些礼仪习俗。如:通过媒体演示的方式,我们让学生知道了在不同的场合,和不同国家的人交往,言谈举止方面应注意的事宜,了解交际时候的礼仪;通过让学生实际操作,明白餐具的摆放,用餐的方式,了解饮食的礼仪;结合
在第一单元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第二单元,我们设计了一个“场景”单元。如:“初次见面”这一课,我们以录像片为例,在讨论的基础上,请学生列举片段中存在的不礼貌不规范行为,再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地编排小品,除了改正录像片中的不妥当之处,更可以请学生发挥创造力,把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体验穿插其中,让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的体现。后两课则是在“初次见面“的情景基础上与外国友人进一步的交往。可以让学生分组走出校园,用他们的眼睛去发现、去寻找存在的不合乎礼仪规范的现象,然后分组自己设计、编排小品,在课堂上表演并做互动评价。在积极主动的氛围中,同学们学到了正确的礼仪规范,小组合作的意识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培养。“共同用餐”是在事先设置好的场景下规范学生在餐桌上与外宾的用餐礼仪。“交换礼物”则可以由课堂上的现场演示来渗透赠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礼仪细节。
四、课程实施:
1、《涉外礼仪》这一拓展型课程安排在每周一课时的拓展课中。
2、根据课程特点,在原有的基础上把活动延伸到课堂外,注重生活性、趣味性、探究性原则,通过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小品排演等活动形式展开教学。
3、将课程实施与学校对外交流活动结合起来,借助生动活泼的形式把学生在课内外的体验和收获用行动充分展现出来,以达到中西方礼仪文化的融合。
五、课程评价:
1、激励性原则:
我们的评价注重激励机制,鼓励学生在经历从收集资料、发现问题、尝试探究、初步解决问题到展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涉外礼仪的兴趣。对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的点滴进步及时肯定,通过评价去点燃孩子心中与外国友人交往中的自信,学会如何与外国友人交往。
2、多元评价的原则
参与评价的人员是多方面的,包括学生、教师、伙伴、外国友人等。评价的形式也应是多样化的,如:评语式、等第式,还可以通过评选“文明小使者”、“礼仪小标兵”等方式来进行评价。
3、长期性原则
活动具有长期性,所以评价也应该是相对长期的,更可以是分阶段的评价。
4、实践性原则
强调实践,即在师生的实践活动中进行评价活动。教学中的评价活动可与平时的教学实践活动同步进行。拓展型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体验、感悟,才能展示其能力。因此我们注重教师在实践活动中观测学生的外显行为,了解其真实水平,反映学生真实的一面。
5、发展性原则
教与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必然在此过程中身心不断产生变化。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根据学生以往的基础,观其现有的质量水平,分析其提高的程度。并对具有潜力的学生在评价中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促进更好地发挥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原有水平的发展。
上一篇:涉外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 · 公务员涉外礼仪规范
- · 涉外交往礼仪
- · 商务涉外礼仪
- · 商务谈判涉外礼仪要点
- · 科目设计 ——《涉外礼仪》
- · 涉外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 · 世界各国礼仪禁忌
- · 涉外礼仪日常礼仪
- · 公务员涉外礼仪规范
- · 涉外交往礼仪
- · 商务涉外礼仪
- · 商务谈判涉外礼仪要点
- · 科目设计 ——《涉外礼仪》
- · 涉外礼仪课程教学大纲
- · 世界各国礼仪禁忌
- · 涉外礼仪日常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