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爱上学习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考学习高三语文复习高三语文知识点文言虚词用法推断“七看” -- 正文

文言虚词用法推断“七看”

[04-24 20:05:48]   来源:http://www.i3xuexi.com  高三语文知识点   阅读:9143

[导读] 由此可推断例①④“以”是介词,例②③“以”是连词。再作具体分析,例①“以”表凭借某种身份,例④“以”表动作行为所用得工具,两者的意义不相同。例②③“以”都是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两者的意义完全相同, 由此得知正确答案是C. 此题还可以通过“替换法”解答。把四句中的“以”用“而”来替换,例①④句意表达受到影响,例②③两句意表达不受影响,据此可推断例①④“以”是介词,例②③“以”是连词。 七、 看句式特点 要准确把握以下句中带点的虚词的用法,可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推断。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是介宾短语后首句,“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是定语后置句,“”“石”是中心语,“铿然有声者&

文言虚词用法推断“七看”,http://www.i3xuexi.com

    “焉”用在陈述的语境里,是语气助词。

    六、 看删换变化

    有些文章虚词的用法,可以通过删除或替换的方法来推断。删除或替换虚词后句意表达不受影响的一般是介词。

    1998年高考全国卷第17题比较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①俅以幸臣躐跻显位

    A、①和④相同,②和③相同

    ②得全首领以没

    B、①和④相同,②和③不同

    ③扈从以行

    C、①和④不同,②和③相同

    ④至以刃裂颈断舌而死

    D、①和④不同,②和③不同

    解答此题,先要确定“以”得词性,然后作具体分析。可采用“删除法”,删除“以”字,例①④句意表达受到影响,例②③句意表达则不受影响,由此可推断例①④“以”是介词,例②③“以”是连词。再作具体分析,例①“以”表凭借某种身份,例④“以”表动作行为所用得工具,两者的意义不相同。例②③“以”都是用在状语和中心语之间,表示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两者的意义完全相同,

    由此得知正确答案是C.

    此题还可以通过“替换法”解答。把四句中的“以”用“而”来替换,例①④句意表达受到影响,例②③两句意表达不受影响,据此可推断例①④“以”是介词,例②③“以”是连词。

    七、 看句式特点

    要准确把握以下句中带点的虚词的用法,可根据句式特点进行推断。

    ①多于南亩之农夫(杜牧《阿房宫赋》)

    是介宾短语后首句,“于南亩之农夫”介宾短语,“于”是介词“比”的意思。②石之铿然有声者(苏轼《石钟山记》)

    是定语后置句,“”“石”是中心语,“铿然有声者”是定语,“之”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③何以战(《左传?曹刿论战》)

    是宾语前置句,“何以”即“以何”,“以”是介词“凭借”的意思。

    竖子不足与谋(司马迁《鸿门宴》)

    是省略句式,“与”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与(之)”是介宾短语,“与”是介词“和、跟”的意思。⑤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蒲松龄《促织》

    是被动句,“为”表被动,是介词“被”的意思。

    解答虚词题的思路:①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②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③放回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代入、确认。

    提醒: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 www.i3xuexi.com

    (2000年)练一练: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故  是吾俸禄之余,故以为汝粮耳。

    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

    B. 每   每至客舍,自放驴,取樵炊爨。

    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

    C. 因  后因他信,具以白质。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 及  晋武帝赐见,论边事,语及平生。

    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

    答案:A.考查异同的方式。设置这道题是为了考查学生对于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辨析能力。为了降低难度,同时也想把考生在中学学过的已有知识与现在面临的新问题串连起来,在用来比较的8个例句中,有4个例句是从中学课本中选来的。这样做更便于考查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A项中的两个“故”字,从词性来看前者是连词,后者是副词;从意义来看前者表示结果,后者表示特意做某事,理论上的分析解释不难对两者加以区分,但放在句子中却很容易产生混淆。不过,当我们把两个   “故”字分别引入各自的上下文,问题就容易解决了。胡质的话是说,因为是我的俸禄之余,所以才把它给你作为回家途中生活之用。上下文中否定绢为不义之财,“故”字即承此而表示结果。后一例出自《信陵君列传》,说侯生要考验信陵君,因而特意在市中与朱亥长时间谈话,以观察太子的态度,“故”在这里只有解释为“特意”才能与上下文贯通。B项两个“每”字均为副词,指“每次、每当”,这从阅读材料的上下文与《促织》中该例句的上下文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因而难度不大。如考生一时忘记了《促织》中的上下文,头脑灵活者也可从该例句的下一分句中所用的“则”字得到启发,因为例句本身就可以告诉你,它表示的意思是“每次—……就……”的意思。C项中两个“因”字均为介词,表示“通过”义。后一例句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传世名篇,说廉颇无脸面直接上蔺相如门上请罪,只好间接地通过宾客带着自己前去,因此才能避免场面、气氛的尴尬。阅读材料中的“因”字是胡威已经离开父亲回家,无法当面禀告,只能通过使者传递消息给父亲,让他知道此事。两个“因”字的意思相同。顺便说到,“通过”这一词义也是‘“因”字作为介词的常见词义,学生不应感到困难。D项中的两个“及”字也是介词,表示某一动作涉及到某一处所或范围。阅读材料中的“及”字指谈话涉及到“平生”,《赤壁之战》中的“及”字指大火烧起后蔓延到“岸上营落”。“及”字的此类用法也很常见,它由其动词义虚化而来,与动词义十分接近,考生不应感到陌生。按照题干的要求,这道题的正确选项为A.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标签:高三语文知识点高三语文知识点大全,高三学习方法指导高中学习 - 高考学习 - 高三语文复习 - 高三语文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