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爱上学习中小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一学习高一历史高一历史同步练习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三单元 -- 正文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三单元

[04-24 20:05:48]   来源:http://www.i3xuexi.com  高一历史同步练习   阅读:9792

[导读] 称其为“文景之治”。8。(1)主张无为而治,实行仁义。反对严刑峻法,主张轻刑法;反对滥用民力,主张减轻徭役;反对奢侈骄淫,崇尚俭朴。(2)以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为主体,体现儒家的仁政思想。西汉的无为不是消极、倒退思想,而是把无为作为实行仁政的具体体现,这种思想顺应了当时的客观形势和人心所向,也与汉初统治者朴实谨厚的作风相一致。第9课 汉武帝时代一、基础练习1。亲信近臣 内朝 外朝 2.C 3.D 4.C 5.D 6.C二、拓展练习 ‘7,(1)西域 河西四郡 (2)A.西域都护府;且酒泉郡;C长安。8.可以参考汉代出土的农书记载;还可以通过大量出土的各类农业生产工具、农作物或种子遗存、汉代水利工程遗址、汉代画像砖以及墓室壁画上关于农业生产画面的描绘等丰富的一手资料,发现、了解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第10课 东汉的兴衰一、基础练习1.王莽 托古改制 三.文教治国 皇家图书馆 郡国学 3.C 4.D l C 6.C二、拓展练习7.(1)近亲、近臣是东汉最大的豪强地主;反映出豪强地主虽田宅逾制,但地方官员慑于压力或出于自身利害考虑.无法解决尖锐的矛盾。(2)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在经济上拥有“连栋数百,膏田满野”的大庄园,驱使成千上

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三单元,http://www.i3xuexi.com

    小编寄语:高一历史第二册包括了大一统帝国的重建、汉武帝时代、东汉的兴衰及割据与分立等知识点,需要大家认真掌握,同学们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通过做历史练习册进行辅助。下面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历史练习册答案第二册:第三单元,供大家参考。

  第8课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一、基础练习

  1。布衣将相 世袭贵族主宰政治 2.无为而治 豪族 土地兼并 3。D 4.A 5.D 6.D

  二、拓展练习

  7.(1)经济萧条,国家贫弱。(2)汉高祖。倡导以农为本-,多次下诏减轻百姓赋税,注重发展农

  业生产。(3)受到秦朝横征暴敛导致失国的历史教训的影响,同时汉初统治者作风朴实谨

  厚也对国家政策的实施有影响。(4)汉初一系列“轻徭薄赋、省刑约法”的措施为社会生产

  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形成了“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景象。史家称其为“文景

  之治”。

  8。(1)主张无为而治,实行仁义。反对严刑峻法,主张轻刑法;反对滥用民力,主张减轻徭役;反对

  奢侈骄淫,崇尚俭朴。(2)以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为主体,体现儒家的仁政思想。西汉的无为

  不是消极、倒退思想,而是把无为作为实行仁政的具体体现,这种思想顺应了当时的客观形势

  和人心所向,也与汉初统治者朴实谨厚的作风相一致。

  第9课 汉武帝时代

  一、基础练习

  1。亲信近臣 内朝 外朝 2.C 3.D 4.C 5.D 6.C

  二、拓展练习 ‘

  7,(1)西域 河西四郡 (2)A.西域都护府;且酒泉郡;C长安。

  8.可以参考汉代出土的农书记载;还可以通过大量出土的各类农业生产工具、农作物或种子遗

  存、汉代水利工程遗址、汉代画像砖以及墓室壁画上关于农业生产画面的描绘等丰富的一手资

  料,发现、了解这一时期我国农业的发展情况。

  第10课 东汉的兴衰

  一、基础练习

  1.王莽 托古改制 三.文教治国 皇家图书馆 郡国学 3.C 4.D l C 6.C

  二、拓展练习

  7.(1)近亲、近臣是东汉最大的豪强地主;反映出豪强地主虽田宅逾制,但地方官员慑于压力或

  出于自身利害考虑.无法解决尖锐的矛盾。(2)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在经济上拥有“连栋数百,膏

  田满野”的大庄园,驱使成千上万的依附农民从事生产,生活富有奢靡。他们还组建“家兵”、

  “部曲”等私人武装,看家护院.称雄一方:政治上.一些开国功臣连续数代在朝中位居高官,形

  成世家大族。(3)原因:土地兼并现象愈演愈烈以及皇权的日趋衰落。影响:豪强地主逐渐演

  变为地方割据势力,对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构成巨大的威胁。

  8.社会问题:东汉初年经济凋敝.土地兼并、贫富分化、奴婢买卖等社会矛盾十分突出。措施:汉

  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着手调整统治政策。巩固统治秩序。政治上:整顿吏治,裁并机构,废除

  王莽时期繁密苛重的法令,强化中央集权:经济上:减轻赋税,多次颁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

  奴婢的诏令。文教方面:礼贤下士.诚招各地人才;在洛阳兴建多所皇家图书馆,扩大中央官

  学——“太学”的规模,并在全国普遍设立——·郡国学”。结果:经过多年努力,东汉社会安定

  下来,经济恢复发展。出现“治世”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第11课 割据与分立

  一、基础练习

  1.黄河流域地区 长江流域 生产技术 生产经验 2.C 3.B 4.C 5.A 6.C

  二、拓展练习 ·

  7.(1)196年,曹操将汉献帝迎至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同时,努力发展辖区经

  济,广招天下有真才实学之士,实力迅速增强:(2)诸葛老师。谋取荆州,孙刘联合抗曹。(3)预

  判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可能,为刘备图谋霸业奠定了战略基础。(4)三顾茅庐(或隆中对)

  (5)A.蜀;B.魏;C吴;①官渡;②赤壁。

  第12课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一、基础练习 ’

  1.西晋 五胡十六国 2.大兴安岭 魏 北魏 3.B 4.B 5.C 6.D 7.D

  二、拓展练习

  8.(1)农业是天下的根本,治国应把农业发展放在首位。(2)政策措施:汉文帝多次下诏减轻百姓

  的田租;曹操招抚流民,实行屯田制;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将政府控制的荒地分给农民耕种。评

  价: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与发展,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

  一、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

  1.历史背景:汉初统治者从秦朝短期内过度集权化导致孤立而亡的历史教训,以及借助刘氏宗亲

  的血缘关系构筑皇权屏障的角度出发实行了分封。变化:在继承郡县制的同时,分封同姓为

  王,形成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局面。社会矛盾:随着封国实力的增强,封国与中央政府的矛盾日益明朗,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2.D

  3.前者采取强削的办法,结果使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迅速激化,引起七国之乱;后者主张加大分封,

  把王国的土地再分给子弟,结果使诸侯封地越来越小,其势力越来越弱,无力与中央对抗。

  4.不正确。因为七国之乱是西汉统治集团内部中央集权势力与地方割据势力矛盾斗争的必然结

  果,无论是“削藩”还是“推恩”,都要触及王国的利益,都会引起诸侯王的反抗。王国问题解决

  的关键是汉武帝时期国库充足和中央集权势力强大;景帝平定叛乱,又加强了对王国的治理。

  如果没有上述条件,单靠“推恩”的方法是不可能解决王国问题的。

  5.强大的中央集权是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6.中朝是皇帝与亲信近臣的宫廷决策核心,参与朝廷军国大事的讨论。外朝是以丞相为首的执

[1] [2]  下一页


标签:高一历史同步练习高一历史同步练习大全,高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高中学习 - 高一学习 - 高一历史 - 高一历史同步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