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基础练习题(三)
[导读] 段主要内容是写表演者以口技摹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3.有关宾客的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A.呓语( ) B.中间( ) C.曳屋许许声( )(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②虽人有百手 虽: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④两股战战 股: ⑤几欲先走6.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大到小,从屋内到屋外。B.本段文字描写的特点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C.这段文字极力渲染了火场和大厅里的嘈杂,表现了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D.“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7.找出本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8.翻译下面句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9.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10.这段文字写的场景,表演一次从 火到 火 的情景。11、作者简介:________,字铁崖,______代福建人,顺治年间进士,著有《铁崖文学集》和《湖舫存稿》。12、注音:少 顷 ( )( )犬 吠 ( ) 呓语( ) 叱 ( )齁 ( ) 倾
(三)七年级文言文练习
《口技》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1.用“/”划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于 是 宾 客 无 不 变 色 离 席
2.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B.这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小到大,从屋内到屋外。
C.这段用五个“百千”极力渲染火场和大厅里声音的嘈杂,从而表现口技者技艺高超。
D.这段主要内容是写表演者以口技摹拟失火、救火时发出的各种声音。
3.有关宾客的描写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注音。
A.呓语( ) B.中间( ) C.曳屋许许声( )( )
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间: ②虽人有百手 虽:
③不能名其一处也 名: ④两股战战 股: ⑤几欲先走
6.下面对这段文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段写声音的顺序是由大到小,从屋内到屋外。
B.本段文字描写的特点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C.这段文字极力渲染了火场和大厅里的嘈杂,表现了口技艺人的技艺高超。
D.“俄而”是表示时间的词语,具有衔接前后事件的作用。
7.找出本段中侧面描写的句子,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8.翻译下面句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9.本文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是:
10.这段文字写的场景,表演一次从 火到 火 的情景。
11、作者简介:________,字铁崖,______代福建人,顺治年间进士,著有《铁崖文学集》和《湖舫存稿》。
12、注音:少 顷 ( )( )犬 吠 ( ) 呓语( ) 叱 ( )齁 ( ) 倾侧( )中 间 ( ) 曳屋( )许许声( )几欲先走( )
13.本段中表示声音的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有很多表示时间的词语:(1)表示突然发生:_____、______ (2)表示几件事同时发生:____(3)表示两件事相继发生:______(4)表示在特定的某个时间之内发生:______(5)表示过了很短的时间就发生:_____、______、____
15、“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的意思用现代汉语应译为:
《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1.解释下列文言语句中划横线词语的含义:
未尝( )识书具。其诗以养父母、收族( )为意
自是( )指物作诗立就( )仲永之通悟( ),受之天也。
2.句中加点词的作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邑人奇之B、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C、稍稍宾客其父D、父利其然也
3、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4、对文章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
A、方仲永从五岁起表现了超凡的才华,但到十二三岁却并不突出了,到二十岁左右时才能衰竭,与普通人没有差别了。
B、方仲永刚开始做诗时,不仅才思敏捷,反应极快,而且他的诗在内容和文采上都有令人欣赏的地方。
C、方仲永的“邑人”都是十分重视人才的,从“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两句可以看出。
D、方仲永由一名天才儿童最后而成为一个普通人,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使学”,也就是“受于人者不至也”。
6、方仲永变成常人的原因有很多,其一,从乡邻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
从他父亲的角度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仲永本身来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方仲永的遭遇来看,你得到什么启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释文中加点儿的字
父异焉(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 泯然众人矣( )
9、请指出文中有通假字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借旁近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邑人奇之___________________
11、方仲永从幼时天资过人到后来变为庸人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作简要说明。
12.《伤仲永》选自 ,是 因惋惜方仲 永而写的一篇短文。“伤”,这里有 和 的意 思。文章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道理: ,才能不断进步; 则必然才智枯竭,最终成为一个平庸的人。
13.从体裁来看,《伤仲永》属于 。文章明显分为两大部分:第 一部分 ,第二部分 ,提出作者的见解 。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世隶耕 自为其名 泯然众人矣
不能称前时之闻 传一乡秀才观之
15.翻译下面句子。
A.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B.父利其然也。 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有三个字点出了仲永才能衰退的原因。这三个字是:
上一篇:七年级语文基础练习题(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