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1999甲骨文书法史年表
[导读] 、墨书5片。1952年孙儆卒(1866—),江苏南通人,教育家,其甲骨文书法多以集长联形式出现。1953年郭若愚《殷契拾掇二编》,其中收入甲骨文朱书、墨书3片。1954年9月,日本贝塚茂树《甲骨文与金文的书体》载于《书道全集》第1卷,对董氏书法断代做了更进一步分析,多有发明。1956年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出版。傅振伦《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字与书体》发表于《文物参考资料》第1期。王襄卒(1876—),天津人,古文字学家,是我国殷墟甲骨文的最早鉴定和购藏者之一,其甲骨文书法厚重质朴,见于《甲骨文书法艺术大观》。柳诒征卒(1880—),江苏镇江人,历任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教授,上海市文管会委员。1925年因同事王伯沆之托为刘鹗遗孀分售甲骨,他自购200版,皆精品,其间又为叶玉森写《殷契钩沉序》,所作甲骨文书法别具特色。1957年苏莹辉《中国文字书写工具探源》(上、中、下)发表于台湾《大陆杂志》第15卷第3、7、8期。懿荣《漫谈甲骨文字的书法》、朱家濂《中国字体演变简说》发表于《文物参考资料》第1期。张秉权《殷墟文字丙编》,收录甲骨文朱书、墨书15片。1958年严一萍《中国书谱殷商编序》收录于台北艺文印书馆《中国书谱》。1960年《甲骨文墨场必读——集殷墟文字楹联汇编》在日本出版。10月,《集契
易孺卒(1874—),广东鹤山人,擅甲骨文书法篆刻,气息高古。
1946年
王雪民卒(1882—),天津人,善以甲骨文入印。
1948年
董作宾《殷墟文字》甲编,其中收入甲骨文朱书、墨书9片。
1949年
董作宾《殷墟文字》乙编,其中收入甲骨文朱书、墨书27片。
丁辅之卒(1879—),浙江杭州人,精于甲骨文书法,他在前人基础上,用常识之契文集自撰联语、诗作,留下大量甲骨文书法作品。
1950年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安阳殷墟科学发掘。
董作宾与王怡合编《集契集》。
简经伦卒(1888—),广东番禺人,早年曾任国民政府参事,后游历南洋欧美。其甲骨文书法篆刻恬淡超远,自然天成。著有《甲骨集古诗联》(上、下册)、《琴斋书画印全集》、《千石楼印识》、《琴斋印留》、《巳卯第一集》、《丁亥第二集》。
刘顺生。
1951年
胡厚宣《战后宁沪新获甲骨集》,其中收入甲骨文朱书、墨书5片。
1952年
孙儆卒(1866—),江苏南通人,教育家,其甲骨文书法多以集长联形式出现。
1953年
郭若愚《殷契拾掇二编》,其中收入甲骨文朱书、墨书3片。
1954年
9月,日本贝塚茂树《甲骨文与金文的书体》载于《书道全集》第1卷,对董氏书法断代做了更进一步分析,多有发明。
1956年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出版。
傅振伦《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字与书体》发表于《文物参考资料》第1期。
王襄卒(1876—),天津人,古文字学家,是我国殷墟甲骨文的最早鉴定和购藏者之一,其甲骨文书法厚重质朴,见于《甲骨文书法艺术大观》。
柳诒征卒(1880—),江苏镇江人,历任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教授,上海市文管会委员。1925年因同事王伯沆之托为刘鹗遗孀分售甲骨,他自购200版,皆精品,其间又为叶玉森写《殷契钩沉序》,所作甲骨文书法别具特色。
1957年
苏莹辉《中国文字书写工具探源》(上、中、下)发表于台湾《大陆杂志》第15卷第3、7、8期。
懿荣《漫谈甲骨文字的书法》、朱家濂《中国字体演变简说》发表于《文物参考资料》第1期。
张秉权《殷墟文字丙编》,收录甲骨文朱书、墨书15片。
1958年
严一萍《中国书谱殷商编序》收录于台北艺文印书馆《中国书谱》。
1960年
《甲骨文墨场必读——集殷墟文字楹联汇编》在日本出版。
10月,《集契集》发表在《中国文字》第1期上。
杨仲子卒(1885—),江苏南京人,精于钟鼎文字及甲骨文书法,善以甲骨文入印,徐悲鸿称其为近代以“贞卜文字入印之第一人”。
1961年
董作宾《殷墟文字中之人猿图》发表于台湾大学文学院古文字研究室《中国文字》第2期。
董作宾《跋鼎堂赠绝句》发表于台湾大学文学院古文字研究室《中国文字》第3期。
日本欧阳可亮《尧山甲骨美术第一集五十幅》由春秋学院甲骨学术研究室编印出版。
1962年
胡小石卒(1888—),浙江绍兴人,他21岁始钻研甲骨文,历任南京中央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南京大学等校教授,讲授甲骨文,成《甲骨文例》,为第一本研究甲骨文文法的著作。30年代有《临甲骨文》存世,其书涩笔顿挫、古朴瘦劲。
金梁卒(1878—),浙江杭州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其甲骨文书法见于《民国时期书法》(上)。
1963年
董作宾卒(1895—),河南南阳人,是研究甲骨学专家“四堂”之一。他对甲骨学最大的贡献是作了卜辞断代研究,即根据卜辞之“贞人‘等所属时代而把甲骨文分为五个时期,并指出各个时期卜辞的风格特点。同时他还经常书写甲骨文对联、集诗等,笔致秀润端雅,深得卜文神韵。
1965年
9月,《甲骨文编》由中华书局出版,该书正编共录定甲骨文1723字(见于《说文》的有941字),附录共收入2949字,全书共收入4672字。
童雪鸿卒(1909—),安徽巢县人,其甲骨文书法载于《中国书法》1992年第1期。
1967年
董作宾所写卜辞集联收入《董作宾先生逝世三周年纪念集》。
1969年
台湾严一萍合编六家(罗振玉、章玉、高德馨、王季烈、丁辅之、简经伦)为《集契汇编》。
1971年
潘天寿卒(1897—),浙江宁海人,其甲骨文书法用笔老辣苍润,结体峻拔奇肆,章法遗失宕起伏。
1972年
郭沫若《古代文字之辩证发展》发表于《考古学报》第1期。
1973年
河南安阳小屯南地发掘甲骨卜辞5335片,此为殷墟甲骨文第二次重大发现。
鲍鼎卒(1898—),江苏镇江人,擅甲骨文书法。
1974年
台湾石叔明、林翰年编《甲骨文与诗》和《商卜文分韵》。
1977年
陕西岐山凤雏村建筑遗址出土西周甲骨卜辞17000余片。
1978年
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甲骨文合集》十三集,共收录甲骨41956片,1978年至1982年陆续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小屯南地甲骨》由中华书局出版,其中收录甲骨文朱书、墨书9片。
台湾安国钧《甲骨文字集联诗格言》由台北维新书局出版。
日本欧阳可亮《集契集》出版,欧阳可亮在东京建立甲骨学院。
严一萍撰《甲骨学》由台湾艺文印书馆出版,该书第八章为《甲骨文字的艺术》。
11月,中国古文字学术研究会在长春举行,中国古文字学术研究会成立。
上一篇:书论:清—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 · -21世纪,中国美学史研究,构想
- · 组画,绘画,美术
- · 素描,学习,技术
- · 崔瑗·草书势(含今译)
- · 卫恒《四体书势》
- · 张录成,水墨画,绘画
- · 江式《论书表》
- · 先秦两汉文论讲座(1)